摘要
激光粒度分析仪在材料科学、粉体技术、生物制药、矿物加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,其测量精度与重复性是评价设备状态的关键指标。Anton Paar PSA 1090 LD 作为一款高精度湿法激光粒度仪,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“下水慢、流速低、系统堵塞、测量重复性差、粒径偏差大”等典型异常。本研究基于某用户设备的实际故障案例,通过光路、流路、循环泵、分散池、排水通道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,提出技术原因判定方法与工程化维护步骤。文章旨在为第三方实验室、售后工程师、设备使用单位提供一套完整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与科学维护路径,帮助提高仪器可靠性与寿命。

1. 引言
激光粒度分析仪在粉体与颗粒材料表征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领域的快速发展,对粒度测试的精度、稳定性和重复性的要求不断提高。Anton Paar PSA 1090 LD 作为国际认可的激光粒度仪,其核心优势在于光路稳定性高、分散效果好、系统自动化程度高。然而,即便是高端设备,在长期运行或维护不当情况下,仍可能出现“下水慢、堵塞、重复性差、粒度偏差大”等典型问题。
本文基于真实使用案例,从第三方实验工程师的角度出发,系统分析该类故障的根源,提供可立即实施的诊断方法,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高价值参考。
2. PSA 1090 LD 的工作原理与系统构成
要理解设备为何出现异常,必须先了解其内部结构与运行机制。
2.1 湿法分散系统简介
PSA 1090 LD 使用湿法分散,其中液体通过循环泵驱动,在样池与水箱之间形成连续流动。水流承担三项任务:
流速的稳定性决定样品是否能均匀通过光束,也决定测量能否精确。

2.2 光路系统结构
激光由发射端发出,穿过样池中的样品,散射光由探测器采集。若光路受影响,将带来严重数据偏差。
光路窗口污染可能导致:
这是测量偏差的重要因素。
2.3 循环系统与流体动力学的重要性
循环系统由:
构成。
任何位置阻力增加都会导致:
水流量下降
气泡无法排出
颗粒在池内堆积
测试曲线不稳定
实际案例显示,流体动力学问题是 PSA 系列异常的最主要来源。

3. 故障表现与初步症状
根据用户现场的反馈和视频拍摄内容,设备表现出典型的系统故障特征。
3.1 下水慢与流速不足
这是最直观的异常现象。正常设备应当能够快速完成排水,但本案例中:
这说明流通系统内部存在部分堵塞。
3.2 样池内颗粒沉积与絮状物
从拍摄的样池窗口照片可见:
这直接影响测量精度。
3.3 多次测量结果偏差巨大
例如:
这种现象绝非样品问题,而是:
造成的系统性偏差。
3.4 气泡滞留与流体不连续
视频显示液体中出现:
这直接导致光信号噪声急剧增加。

4. 故障原因的系统性分析
基于故障表现,本案例涉及的主要异常来源如下。
4.1 分散池与流通池堵塞
样池底部和排水口是最容易堵塞的位置,长期积累的:
都会导致流体通道变窄。
结果:
4.2 排水通道阻塞(本案例核心原因)
排水通道狭窄,稍有沉积物就会显著影响流量。案例中排水明显变慢,说明通道阻塞严重。
4.3 循环泵吸力不足或负载过大
循环泵并非损坏,而是:
通路阻力变大
难以形成足够的流量
泵空转、滞涩、出水波动
导致整个系统异常。
4.4 进水管老化及生物膜形成
案例中的软管已经出现:
生物膜或沉积物导致吸水效率降低。
4.5 光路窗口污染与光信号衰减
窗口上的沉积会:
改变入射光强
造成散射异常
引发粒度异常峰
分布曲线形变
在本案例中显著存在。
4.6 软件参数因素
虽然折射率、分散模式等参数也会影响结果,但不会导致“下水慢”等机械性问题,可排除。
5. 工程化诊断步骤
以下诊断流程可用于第三方实验室判断 PSA 系列湿法系统性能。
5.1 流量观察法
本案例显示流量严重不足。
5.2 空白基线稳定性判断
空白时信号稳定说明光路正常;波动则提示光路或流体异常。
本案例中基线噪声明显增大。
5.3 超声分散有效性评估
若超声开启后颗粒仍然聚集说明:
而非超声本身故障。
5.4 样池光学窗口检查
有:
即可能导致数据不稳定。
5.5 排水速度测试
排水速度越慢,越说明:
本案例排水明显下降。
5.6 循环泵性能判断
泵若能正常运转但流量不足,多为阻力过大,泵不一定损坏。
6. 系统维护与恢复方案(工程师级别)
以下为 PSA 系列最有效的维护步骤。
6.1 清洗流路:1% NaOH 溶液循环
步骤:
水箱加入 1% NaOH 溶液
开最大流速循环 10–15 分钟
再大量冲洗纯水 10 分钟
若有超声功能,需开启协同清洗
作用:
6.2 样池逆冲洗(关键步骤)
使用 50–100 mL 注射器:
拔掉排水软管
将注射器对准排水口
反向注水至样池
冲出黑色或黄色沉积物为正常现象
这是 PSA 系列最有效的疏通方法。
6.3 更换进水软管与排水管
老化软管导致吸水不畅。本案例管道已经明显老化,需全部更换为新管。
6.4 光路窗口清洁方法
使用:
轻拭污染处,避免使用硬质器具刮擦。
6.5 消除气泡的标准流程
开启最大循环
倾斜仪器 20–30 度
多次排放液体
持续观察样池内部气泡变化
6.6 最终校准与重复性验证
需测试:
三次重复性曲线
D10、D50、D90 稳定性
基线噪声水平
恢复正常后曲线应重叠度高。
7. 案例研究:异常数据与真实原因对应关系
本案例中出现典型的“系统流速不稳导致的数据扭曲”。
7.1 粒度分布曲线出现异常肩峰
肩峰说明颗粒未均匀分散,属于流动不稳引起的假峰。
7.2 D50 跳变与流速问题的直接关联
流速不足会导致:
这与本案例完全一致。
7.3 三次测量曲线形状不同的原因
并非样品本身。
8. 预防性维护策略与建议
为了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,应建立以下维护体系:
8.1 管路寿命管理
软管建议每 6–12 个月更换一次。
8.2 流路清洗计划
推荐:
每周一次纯水清洗
每月一次 NaOH 循环
每季度一次逆冲洗
8.3 光路维护周期
光路窗口每 1–2 个月检查一次,有水垢必须立即清除。
8.4 水质与环境
必须使用:
去离子水(电导率 < 10 μS/cm)
干净样品杯
避免灰尘进入水箱
9. 结论
本案例充分说明,Anton Paar PSA 1090 LD 在出现“下水慢、堵塞、粒度偏差大”等故障时,其根源多属于 流体动力学异常 + 光路污染 + 老化管路 的综合影响。通过系统化诊断和工程化维护,可完全恢复设备性能。
关键启示包括:
流速是影响湿法测量精度的首要因素
排水通道与样池是最重要的清洁点
光路窗口污染会急剧降低测量重复性
管路老化会导致潜在阻力问题
超声与流速必须协同才能确保充分分散
对第三方实验室与工程师而言,建立标准化维护流程是确保仪器长期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。